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动态
2019年人文学院“金课”建设研讨会顺利举行
日期:2019-05-16 浏览次数:


5月15日下午2:30,人文学院在B238举办了期中教学研讨会暨2019年人文学院“金课”建设研讨会。本次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卫欣主持,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会上,周阿根老师以“语言与文化课程建设汇报”为主题,从教学团队、建设目标、建设思路、课程创新、预期成果和已有成果及存在问题六个方面,对语言与文化课程的“金课”建设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。该课程2016年度被评为校级MOOC进行立项建设,2017年被学校遴选为省级青蓝工程教学团队,目前仍在进一步完善之中。

安晓燕老师从自身微课制作与参赛感受出发,谈论了关于打造金课的经验和体悟,大致分为三个部分:前期准备、制作修改和问题反思。安老师指出,虽然一节微课时间不长,但真正做起来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,为了更好地调动课堂互动氛围,后期的微课制作在形式上还要更灵活。

卫欣副院长多次参加微课比赛并获奖,卫院长从内容、形式和创新点三部分阐述关于微课制作的经验。内容要丰富,即要有图片、案例等,如果能有自我展示的内容更佳,避免平铺直叙;形式要多元,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需要变通;创新点必不可少,要不断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。

徐能老师重点介绍了学院实验室的概况和特色。目前学院已建成摄影摄像、图形图像、广播电视技术等实验室共13个,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全校精品课程和微课的制作。实验室曾成功运用于《金庸小说欣赏》《AfterEffects电视节目包装》《播音主持艺术》等多门课程微课的录制。

张沁沁同学多次协助学院教师制作MOOC,她从前期的策划过程、中期拍摄和后期剪辑三方面汇报了MOOC制作的心得。前期要注重课程的选题、规划和分镜头脚本,中期拍摄需要不断磨合,后期沟通非常重要,也要认真完成校对工作。

最后,王全权院长从《金庸小说欣赏》课程出发,向学院教职工传授MOOC制作的经验。做好一门MOOC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课程,最好是发散性比较大的课程,明确课程建设目标。其次,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现这门课。同时,老师们在制作MOOC的过程中不仅是编剧还是导演,要具备奉献精神,也要选择好的合作对象,将状态效率利用最大化。王院长还指出,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理解,MOOC视角的选择也很重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,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。本次会议的顺利开展,旨在进一步交流研讨微课制作经验,深入推进学院课堂教学改革。人文学院积极开展“金课”立项建设工作,有助于切实提高学院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通讯员:雷蕾、刘永红)

Copyright © 2018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